1. 2018年茶葉產量
桐柏縣茶園總面積達13萬畝,茶葉年產量2450噸左右,產值6億元以上,全縣共有5萬余人從事茶產業(yè)。
隨著今年春茶開采拉開序幕,桐柏縣茶產業(yè)也有了自己的“十四五”規(guī)劃。為了茶產業(yè)不斷做大做強,桐柏縣從育良種、立品牌、拓產業(yè)多方面進行謀劃。
“產業(yè)要發(fā)展,有良種支持是第一步?!蓖┌乜h茶葉局局長仵峰說。為了鼓勵茶農們種植發(fā)芽整齊、畝產效益高的良種,桐柏縣對面積達標、驗收合格的農戶、合作社一次性獎勵1000元。此外,還開展以茶招商活動,在桐柏發(fā)展規(guī)模化茶園和茶葉加工營銷基地,并在國內一線大中城市設立“桐柏玉葉”“桐柏紅”茶葉專營店,打造品牌集群,同時拉長產業(yè)鏈,壯大茶產業(yè)。
2. 2018年全國茶葉產量比9年前翻了一番
2020年全國六大茶類產量均有增加,茶類但總體格局基本不變。其中,綠茶產量為184.27萬噸,占比61.71%;黑茶產量為37.33萬噸,占比12.50%;紅茶產量為40.43萬噸,占比13.54%;烏龍茶產量為27.78萬噸,占比9.30%,白茶產量為7.35萬噸,占比2.46%;黃茶產量為1.45萬噸,占比0.49%。
3. 2016-2018年全國茶葉產量之和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產茶國,茶葉產量255萬噸,同比上升6%,占全球茶葉總產量44.8%。
印度位居第二,茶葉產量127.8萬噸,同比上升0.9%;肯尼亞44萬噸,同比下降7%。
產量位居前十的其他國家分別為:斯里蘭卡30.7萬噸、越南17.2萬噸、印尼12.5萬噸、土耳其10.2萬噸、阿根廷8.2萬噸、孟加拉國7.9萬噸、日本7.7萬噸。
4. 2016年中國茶葉產量
2020年茶葉銷量,市場占有率為1.9%;2019年中國茶葉紅茶產量為3788.2噸,市場占有率為1.2%。
從2016年開始,國內逐漸形成茶產業(yè)升級換代,茶和公益茶產品就變成了茶產業(yè)、茶文化、茶科技、茶服務和茶金融。中國茶葉流通協(xié)會數(shù)據顯示,2020年,中國茶葉產量為274萬噸,占全球的45.57%,中國茶葉國內銷售量達220.16萬噸,增幅為8.69%。國內市場是拉動中國茶葉經濟發(fā)展的主動力,市場潛力巨大。
5. 2018年茶葉產量最高
我國消費量最大產量最多的是綠茶。
6. 2018年全國茶葉產量585.6
2021年中國茶業(yè)百強前十企業(yè)分別為:
1、湖南省茶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天福(開曼)控股有限公司
3、華茗園國際集團有限公司
4、湘豐茶業(yè)集團有限公司
5、四川省峨眉山竹葉青茶業(yè)有限公司
6、八馬茶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7、蕭氏茶業(yè)集團有限公司
8、北京張一元茶葉有限責任公司
9、黃山小罐茶業(yè)有限公司
10、湖南華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7. 2019年茶葉產量
2019年湖南黑茶茶園面積35萬畝,茶葉加工量8.2萬噸,實現(xiàn)綜合產值180億元。
8. 2018年中國茶葉產量
作為中國傳統(tǒng)名茶之一,普洱茶的對外出口有著悠久歷史,2019年中國普洱茶出口量達0.28萬噸,同比2018年下降6.67%,占茶葉出口總量的0.8%;出口金額達0.52億美元,同比增長85.71%,占茶葉出口總額的2.6%,比2018年上升1.1個百分點。與其他傳統(tǒng)茶葉相比,普洱茶的出口數(shù)量及金額均低于同期的綠茶、紅茶及烏龍茶,出口市場仍具有一定的發(fā)展空間。
9. 今年茶葉產量
2020年,云南省茶葉總產量46.6萬噸,普洱茶產量約16萬多噸,常年銷量10萬噸左右,約有數(shù)萬噸普洱茶在貯存、陳化倉庫,市場上年份普洱茶數(shù)量巨大,據調研,僅東莞一地藏茶量就超過30萬噸,預估全國有近百萬噸。
2020年,普洱茶平均單價139元/千克,比2019年增長4.3%,紅茶平均單價61.5元/千克,比2019年增長4.9%,綠茶平均單價84元/千克,比2019年增長3.7%?!笆濉逼陂g,普洱茶、綠茶價格年均增長率分別為4.7%、5.1%,均呈穩(wěn)步增長,紅茶年均增長僅0.4%。
10. 2017年茶葉產量前三
日本,其2017年總共生產了7.7萬噸茶葉,全球排名第十。 日本出產的茶葉中過九成都是綠茶,從而使得綠茶的分類極盡細致之能事,依照制法和茶葉生長的位置,細分出各種名稱的茶來。
日本茶
日本茶是指出產自日本的茶葉,日本出產的茶葉中過九成都是綠茶,從而使得綠茶的分類極盡細致之能事,依照制法和茶葉生長的位置,細分出各種名稱的茶來。 而這些茶的香氣、味道、口感又各有不同,喝的場合也有講究。在制作上,中國綠茶多用炒制殺青,泡出來的茶湯香味突出,茶味濃。日本茶葉多用蒸汽殺青,再在火上揉捻焙干,或者直接在陽光下曬干,這樣的茶色保持翠綠,茶湯味道清雅圓潤。
中文名
日本茶
產自
日本
類型
茶葉
做法
蒸汽殺青
歷史
茶是日本傳統(tǒng)的大眾化飲料,平均每10人中有8人飲茶。還是在唐朝的時候,日本僧人最澄在浙江天臺山留學,回國時,不僅將天臺宗帶到日本,還將茶種帶到了京都比睿山。后來的僧人榮西也在天臺山研習佛法并修學茶藝,寫成了著名的《吃茶養(yǎng)生記》,記錄了南宋時期流行于江浙一帶的制茶過程和點茶法,從而被譽為日本的“茶祖”。而之后的留學僧圓爾辯圓帶回了徑山茶的種子,種植在自己的故鄉(xiāng)靜岡縣,茶風從此開始流傳。
分類
玉露
作為日本茶中最高級的茶品,據說一百棵茶樹里也有可能找不出一棵來生產玉露,可見對茶樹要求之高。在發(fā)芽前20天,茶農就會搭起稻草,小心保護茶樹的頂端,阻擋陽光,使得茶樹能長出柔軟的新芽。將嫩芽采下,以高溫蒸汽殺青后,急速冷卻,再揉成細長的茶葉。玉露的澀味較少,反而甘甜柔和,茶湯清澄,有著不食人間煙火的仙氣。
抹茶
抹茶的栽培方式跟玉露一樣,同樣需要在茶芽生長期間將茶樹遮蓋起來,以防葉綠素流失,增加茶葉的滋味。采摘下來的茶葉經過蒸汽殺青后直接烘干,接著去除茶柄和莖,再以石臼碾磨成微小細膩的粉末。抹茶兼顧了喝茶與吃茶的好處,也常用作茶道,此外它濃郁的茶香味和青翠的顏色使得很多的日本料理、和果子都會以之作為添加的材料。
煎茶
是日本人最常喝的綠茶,產量約占日本茶的八成。采自茶樹頂端的鮮嫩茶芽,首先以蒸氣殺青,再揉成細卷狀烘干而成。成茶挺拔如松針,好的煎茶色澤墨綠油亮,沖泡后卻變得鮮嫩翠綠起來。茶味中帶少許澀味,茶香清爽,回甘悠長。一般煎茶的蒸制時間約為30秒,超過30秒的叫做“深蒸煎茶”,茶葉中的苦澀味道會比一般煎茶少。
番茶
番茶用的是茶芽以下,葉子較大的部分。此外,除了春天采摘的新葉外,夏秋收采的所有茶葉,不論是茶芽還是較大的葉子,都只能叫做番茶。茶葉經過蒸汽殺青后,在陽光下曬干或者是烘干,再將莖梗分揀出來。番茶的顏色較深,因為是大葉茶,茶味偏濃重,所含咖啡因比玉露少,不會影響睡眠。
粉茶
粉茶與抹茶有著根本的區(qū)別,首先選擇的茶芽就有不同,其次抹茶是經過石臼碾磨得來的細幼粉末,而粉茶則是制作煎茶時所剩余的茶葉碎,比起煎茶來,因為已經成粉末狀,故而能更快地出味,在短時間內就可以泡出味道濃郁的綠茶,但香氣略微遜色于完整的茶葉。多用來做茶包,或平時的茶飲。
焙茶
又叫烘焙茶,番茶用大火炒,直至香味散發(fā)出來,這是唯一用火炒的日本綠茶。焙茶因為炒過,故茶葉呈褐色,苦澀味道已經去除,帶有濃濃的煙熏味,暖暖的香氣是適合寒冷天氣的茶飲。但畢竟是綠茶,三泡過后香味已經走遠,茶湯的滋味也轉淡。因為焙茶容易浮在茶湯表面,建議用帶有濾網的茶壺沖泡,方便飲用。
玄米茶
將糙米在鍋中炒至足香,混入番茶或煎茶中,就是玄米茶了。沖泡的茶湯米香濃郁,而且一茶一米相映成輝,倒也有趣。在口味上有著炒米香,掩蓋了些茶葉的苦味和澀味,而且喝著喝著還能品出爆米花的味道。很容易被人接受,也方便在家中自己制作,所以在日本乃至整個亞洲它都是很流行的茶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