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是古代齊國魯國,所以現(xiàn)在一般稱為齊魯文化。
陜西地處黃土高原,為什么叫黃土高原呢?因為它海拔高,且土是黃的。所以稱為黃土高原文化。
晉沒有消失了,現(xiàn)在山西就叫晉,山西文化也可稱為晉文化。
秦國因為后來統(tǒng)一了全國,所以一般不叫秦文化了,它以前的老巢又被川蜀取代,一般就稱為巴蜀文化了。
另晉后來分成韓,趙,魏三個國家,現(xiàn)在河北一帶仍叫燕趙文化。
中部的湖北湖南一般稱為荊楚文化,或者湘楚文化。
江南一帶為吳越之地,所以仍有吳越文化的說法。
至于云貴,兩廣,東北,當時都屬蠻夷之地,古代漢文化中就很少提及了。
其余地區(qū)就更與中原文化相差甚遠了。
抹茶的歷史?
抹茶源于中國,興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早在唐朝年間,人們就發(fā)明了蒸青散茶(碾茶),還審訂了評茶色香味的方法,并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日常飲料。到了宋朝更發(fā)展為茶宴,當時最為有名的評茶專家、大文豪蔡襄在《茶錄》中評述斗茶方法:把團茶擊成小塊,再碾成細末,篩出茶末,取兩錢末放入燙好的茶盞,注入沸水,泛起湯花品嘗色、香、味,佳者為上。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釋中說,古者茶必有點,其硙茶(抹茶)為撮泡茶,必擇一二佳果點心,謂之點心,謂之點茶。這里所指的抹茶沖飲之道即為唐宋年間的中國茶道,由此可見,中國茶道(抹茶)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比現(xiàn)今的烏龍茶道還早了幾百年。但可惜的是自明代以來,卻不再流行抹茶了,而改用茶葉,沖泡喝湯,棄置茶渣。中國抹茶道遂告失傳,形成歷史斷代。目前在世界上頗有盛名的日本茶道和日本抹茶,就是通過當年的遣唐使榮西在中國學成后帶回日本,抹茶在日本得以保留、繼承和發(fā)揚光大。日本抹茶和日本茶道現(xiàn)已成為日本的國粹,引為國賓之禮,譽為日本之最。
抹茶不同于一般的綠茶粉,更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茶葉粉碎物。抹茶與普通綠茶粉的不同點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
1. 抹茶簡要的生產工藝流程為:優(yōu)質新鮮綠茶→蒸青→碾磨→超微粉碎→低溫干燥→抹茶。抹茶生產采用了傳統(tǒng)的碾磨技術和現(xiàn)代的超微粉碎技術,整個加工過程始終在較低的溫度狀態(tài)下進行,能很好地保存茶葉中的活性成分。
2. 原料要求:抹茶對原料的質量要求較高,要求采用氨基酸、蛋白質和葉綠素含量高的茶葉,同時要求原料中咖啡因的含量較低。在采摘之前,對鮮茶葉的采摘時間、葉片大小都有要求。抹茶的生產時間較短,只有50天左右,以4、5兩個月出產的優(yōu)質鮮茶葉做原料,生產出來的抹茶的質量最好。加工抹茶所用茶葉的樹種也有講究,這種茶樹以無性系繁殖技術培育而成,保證了茶樹品種的純正性。另外,為保證鮮葉的質量,在栽種過程中,工作人員還需對茶樹進行遮陽防暑,以這種方式生產的茶葉稱為覆下茶。抹茶就是以覆下茶為原料加工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