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動茶葉揉捻機上料
這是因為鮮茶葉里有綠葉素,剛炒好的茶葉里的綠葉素還沒氧化完全,但熱度經過慢慢冷卻過程中,揮發(fā)后的茶葉就變黃了。
茶葉制作過程
一、采摘茶青: 以食指與姆指挾住幼梗的中部,藉兩指的力量將茶葉摘斷,不同的茶采摘部位也就不同,有的采一個頂芽和芽旁的第一片葉子叫一心一葉,有的多采一葉叫一心二葉,也有一心三葉。
二、.日光萎凋: 采摘下來之茶菁須置于日光下曝曬,或利用熱風使茶菁的水分適度蒸散,減少細胞水分含量,因為只有讓茶青消失一部分水分,空氣中的氧才能與葉胞內的成分起化學變化,而這個變化就是所謂的「發(fā)酵」。如果要制造「不發(fā)酵茶」,則直接進行「殺青」,如果要制造「半發(fā)酵茶」或「全發(fā)酵茶」則進行「萎雕」。
三、室內萎雕及攪拌: 茶青變軟后就搬至室內,稱為室內萎雕。第一次攪拌主要目的是促使水分散發(fā),到了第二次攪拌是為了要讓葉子與葉子間的充分相互磨擦,以促進氧化(即發(fā)酵)的進行。
四、炒菁: 茶菁萎雕至適當程度就要用高溫炒菁破壞葉中的酵素活性使其停止發(fā)酵,并可除去鮮葉中的臭味。傳統是用鍋子炒,現代化則是用滾筒式殺青機。在臺灣喝到的茶大部分都是用炒的,只有少部分綠茶才用蒸的(如日本的玉露、煎茶、抹茶)。炒青的茶比較香,但蒸青的茶比較綠。
五、揉捻(酵素氧化作用): 將炒菁后的茶葉置入揉捻機中,使其滾動并形成卷曲狀(就像是把殺青過的茶青拿來像揉面團一般地揉)。由于茶葉受到揉壓,所以會有部分汁液被擠出而附著于表面,如此在沖泡時便可很容易地溶解于茶湯之中,不同的茶其揉捻程度也不一樣。
六、團揉: 又稱為「布揉」。即用布將經過初揉的茶青包成球狀,然后一手提住布巾的頭,一手將布球依同一方向搓揉,使其滾動,如此「布球」就會愈揉愈緊,緊到一個程度后,放置一旁,使其降溫成形。然后再打開將茶青松散(稱為「解塊」),加熱后再行包布揉捻,這樣一次又一次,直到揉成需要的外形與茶性。
七、干燥: 干燥就是把制作完成的茶青水分蒸發(fā)掉。利用干燥機以熱風烘干揉捻過后的茶葉,使其含水份低于百分之四,以利于貯藏與運銷,通常為了使內外干燥一致,常采用二次干燥法,先使其達到七、八成干燥,然后取出回潮,再進行第二次的干燥,就可以了。
2. 茶葉揉捻機使用方法
揉捻開始前,先清理揉盤及揉捅殘余物,檢查各部分螺拴是否松動并緊固。
2.
轉動手輪,開啟揉捅壓蓋,按揉捻機投葉量裝葉,切勿過多或過少,否則影響揉捻質量,
3.
關閉揉桶壓蓋,按揉捻工藝所需時間(烏龍茶約3—4min)和加壓壓力(輕壓0.5min——重壓1min——輕壓0.5min——重壓...
4.
揉捻完后,開啟茶門閂,讓揉桶繼續(xù)運轉數轉,待茶葉落出茶門后,停機旋啟揉蓋,清掃殘留茶葉殘留物就可以了
3. 茶葉殺青揉捻一體機
可以卷緊茶條,縮小體積,為炒干成條打好基礎,適當破壞葉組織、物質轉變。
揉與焙是烏龍茶初制的塑型階段。整個階段分為三揉三焙六個工序,揉與焙是反復相間進行的,各個工序互相聯系、互相制約。
其程序為揉捻--初烘--初包揉--復烘--復包揉--干燥。擴展資料:揉捻應掌握“熱揉、適當重壓、快速、短時”的原則:“熱揉”:烏龍茶外形要求緊結、彎曲有皺節(jié),鑒于烏龍茶鮮葉厚、成熟度高、含水量較少、所含纖維素和礦物質元素較多,體現出揉捻葉較松散,略有彈性,較難卷曲成條,所以,應及時“熱揉”,炒青出鍋后不待冷卻立即趁熱裝桶揉捻,這時葉溫高,內含物的分子結構松散,葉子的柔軟性、粘性和可塑性較強,制成的條形能緊結、均勻。
適當快速重壓:熱揉過程中,桶內葉團溫度高,容易造成悶黃味,影響色澤和香氣,因此,要求快速短時。
快速短時可能揉捻不足,須加以一定的壓力,烏龍茶揉捻是塑形的第一道工序,要求揉捻葉有較好的卷曲狀態(tài),和一定比例的破碎率,紅茶揉捻破碎率為80-85%,綠茶為50-65%,烏龍茶揉捻破碎率因短時比綠茶略低,但加上做青破碎率,總破碎率略高于綠茶,是烏龍茶具有醇厚滋味的原因之一。-揉捻
4. 茶葉自動篩選機械設備
兩百擔茯磚茶,因為極致,所以精品
兩百擔茯磚茶的制作需要經過十分繁瑣復雜的工藝,工序多,操作難。完成一片茯磚茶的制作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很長很長的時間。要想保證茶葉的高端品質,就需要花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把每一個細節(jié)做到極致。
365天的存放,少一天也不行。
兩百擔茯磚茶制成之后還要進入倉庫存放365天。這365天,給予了茯磚茶內微生物群體轉化,和金花成長充足的時間,讓品質再次得到提高和升華。少一天都是一種敷衍。
8000克的投放量,1克不能多,1克也不能少。
殺青過程中,殺青鍋爐的大小是固定的,鮮茶葉的投放量是需要嚴格把握的。若過多,就會出現茶葉受熱不均勻的情況;若過少,可能會導致殺青溫度過高。無論什么時候,殺青機滾筒內只能有8000克鮮葉在殺青,多1克或少1克,都不符合兩百擔的品質要求。
3次人工篩選,每1次都是一種挑剔。
茶葉的篩選,一般使用去梗機器篩選一遍就可以了。但是,我們除了機器篩選外,還要人工篩選三次。這種做法,很明顯會增加制作時間,我們堅持這么做。只有經過最苛刻的挑剔,才能選出茶梗含量少、葉片均勻、條索緊致的茶葉。
0.55的松緊度,80%的濕度,26℃的溫度,是兩百擔茯磚茶滿花成果的關鍵。
金花培育的過程,茯磚茶壓制的松緊度,發(fā)花房里的溫度和濕度,都是兩百擔茯磚茶成敗的關鍵。158次的試驗,上萬片的試驗樣品,不僅僅是試驗次數的累加,更是要在這些試驗數據中,找到最適合兩百擔滿花成果的數據。這個過程,每一道工序都是漫長的,每一個步驟都是重要的,不能偷工減料,急于求成。
品質是兩百擔茯磚茶的生命,只有精雕細琢每一個步驟,才能保證兩百擔的品質。
5. 茶葉揉捻機揉捻技巧
殺青葉,或者萎凋葉,一般放40公斤左右。
拓展資料:
一斤茶葉要多少鮮葉?
從一個大致的情況來說是茶葉鮮葉含有75-80%的水分,所以說4-5斤鮮葉出一斤干茶是比較正常的,波動大的話和氣候及采茶時間,也就是氣候濕度,濕度大的時候肯定含水量高,一斤茶需要的鮮葉量就多,比如說春茶季節(jié)一般比比秋茶濕度高,夏茶也要看天氣,一天中的采茶時間也分上中下午,不同的時間會有所差別。
6. 茶葉揉捻機組圖片
35型揉捻機一次可揉40斤左右的茶葉,
揉捻是烏龍茶初制的塑型工序,通過揉捻形成其緊結彎曲的外形,并對內質改善也有所影響。揉捻可以卷緊茶條,縮小體積,為炒干成條打好基礎,適當破壞葉組織、物質轉變。
揉與焙是烏龍茶初制的塑型階段。整個階段分為三揉三焙六個工序,揉與焙是反復相間進行的,各個工序互相聯系、互相制約。其程序為揉捻--初烘--初包揉--復烘--復包揉--干燥。
7. 茶葉揉捻機揉捻時間
(1)初焙。此時茶坯含水量高,溫度可相對較高,目的在于快速殺死殘酶,蒸發(fā)水分。焙籠和焙櫥溫度為120-130:,烘干機進風口溫度為140-150丈。攤葉厚度不能高于1厘米,中間翻拌2次。至茶坯五至六成干即可起焙,焙時約10分鐘。
(2)攤涼。起焙茶坯即刻進行攤涼散熱,讓坯體內水分重新平衡。攤涼厚度為5-6厘米,時間為1-2小時。此時茶述不黏手,稍有硬觸感,要及時把尚未完全解塊的小團塊解散。
(3)復焙。溫度為80-90丈,茶胚攤放厚度為4-5厘米,焙30分鐘左右,中間進行兩三次翻拌,至茶胚達到八成干左右時起焙攤涼,攤涼時間可延至6小時以上。此時茶胚用手觸摸有硬扎感,枝莖折之即斷,葉片捏之即碎,帶有片狀,干嗅清香,含水量在7%-8%之間。經過復焙的茶胚,外形、內質已基本固定,r遇茶季高峰,焙爐騰挪不開,可先把茶葉裝起,事后再I進行足火。
(4)足火。采取“文火薄焙”,溫度要低,焙時要長,溫度為60-801,焙時要2-6小時,中間翻拌\ 2或3次。相關研究表明,茶葉的蜜糖香常常產生于低溫長烘過程,此外,烘焙中多酚類與氨基酸、可溶性糖問相互間的熱化學反應產物,也會增進茶湯色度。經過足火的茶葉,含水量為3%-5%,葉片捏之成粉,干嗅香氣清高,至此完成單叢茶的初制,成為“毛茶”。毛茶達到足夠干后,還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平溫過程,俗稱“燉火”或“回火”,通常是5-7天。
8. 全自動茶葉揉捻機
在有部分地方還是用腳踩茶葉。
踩茶是古老及傳統的一種揉搓工序,以前沒有機械設備所以揉茶的工序就需要用人力,有的用踩的方式有的用手搓的方式,踩跟手搓的區(qū)別就在與,踩的分量可以多一點,茶味更好一點,因為踩是整個人體的力度集中在一個點上,沒有力的擠壓茶味自然就出不來。不過兩個方法都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就是要將茶葉的味道揉搓出來,使茶葉口感更加的醇厚,以及成條狀等形狀。現在還有少部分地方使用踩茶的方式,保留傳統!
而用腳踩出來的安化黑茶可以讓茶身變得更為豐潤更加緊實,增加了茶葉本身的柔韌性,這樣不僅可以最大保留茶葉的完整,還可以對于后期的發(fā)酵存放過程起到很好的保護發(fā)酵作用,如此泡出來的黑茶的味道更醇厚,更留齒。
9. 茶葉揉捻機工作原理
火候對手工炒茶來說至關重要,雙手的力道和速度全憑個人經驗,炒制茶葉一般包含殺青、揉捻、定型這三個工序,需要2個小時,然后再進行干燥、擇茶、提香、攤晾等工序,整個炒茶過程需要4小時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