缽,是洗滌或盛放東西、形狀像盆而較小的一種陶制器具,泛指僧人所用的食器,有瓦缽、鐵缽、木缽等。擂有兩種含義,一是研磨,二是敲擊。
通過字意,我們可以知道,擂缽就是一種用于研磨的器具。
從外形看,它與普通的缽無異,往缽里看,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底部有一排排整齊的錐刺紋。這些堅硬的錐刺紋是燒制而成的。
擂缽是一種居家必備的實用工具,它起源于何時無法考證。從目前的考古資料看,中原地區(qū)較早的擂缽出自河南省陜縣廟底溝遺址,是距今約 4800 年的盆形擂缽。擂缽不僅可以用來擂茶或擂藥,還可以用于擂菜,故而擂缽的一物多用是它最獨特的地方。擂菜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生擂,一種是熟擂。前者是指將原料舂搗成菜,適用的原料有大蒜、圓蔥、韭菜等,后者是指原料經(jīng)過燒烤或油爆或蒸熟后再放入擂缽內(nèi),加入調(diào)料舂搗而成,適用的原料有茄子、芋頭、土豆、芝麻、辣椒、花椒等。
兩晉南北朝時期,陶瓷擂缽堅固耐用,使用壽命得以延長。唐宋時期,隨著茶文化的普及,擂缽這個不起眼的工具又發(fā)揮了特殊的作用。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