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
一、英國人喝茶的歷史
在 1550 年之前英國人對茶葉還一無所知。荷蘭 商人在 1640 年第一次把一小批中國紅茶帶回了歐洲,不久后茶葉在英國出現(xiàn)了。而英國多喝紅茶,茶種包括英國早餐茶(English Breakfast Tea)和格雷伯爵茶(Earl Grey),由中國傳入的茉莉茶,以及日本傳入的綠茶,也成了英國茶的標(biāo)準(zhǔn)部分。
1660年代,當(dāng)時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布拉甘薩(Catherine of Braganza)嫁給英國國王查理二世,她把喝茶的愛好帶進英國宮廷。從1684年開始,東印度公司每年從廣州采購 五到六箱茶葉,用作在英國饋贈的禮品,而在 1705 年,綠茶首 次在倫敦亮相了。十八世紀(jì)初,安妮女王提出了在早餐中用茶來代替麥酒,這直接影響了國人對于早餐喝酒的態(tài)度。英國主婦把茶葉放上了餐桌,黃油、面包和茶葉,成為了早餐的習(xí)慣搭配。
十八世紀(jì)上半葉,該公司逐漸把它的茶葉購買 量提高到了一年 40 萬磅,其中的一些樣品用來呈獻給王室和貴族。在這個過程中,英國婦女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茶葉在上層社會得到了人們的喜愛和推崇,而在中層社會,婦女對于茶葉的向往也很強烈,她們也想購買茶葉,也想和上層社會的人們一樣,品茶,喝茶。中層婦女對于茶葉的向往促進了英國茶葉市場的發(fā)展,茶葉進口量劇增。這樣一來,飲茶文化擴展到大眾 階層——老百姓以飲茶來代替稅收高昂的酒類。
英國的早餐和下午茶,無論是色彩和花樣都比英國晚餐豐富。豐盛的早餐必佐以一壺咖啡或茶,才算是最好的享受。英國人將茶葉與牛奶調(diào)制成“英國茶”,其味道非常特殊,既有茶的清香,又有牛奶的可口。英國人認為這是兩種文化的融和。英國的下午茶非常流行且有品位。下午茶一般配以可口的糕點,邊吃糕點邊品味英國茶。
二、茶葉進口與鴉片戰(zhàn)爭
十八世紀(jì)后期,在廣州、印度和英國之間存在 著一種欣欣向榮的三角貿(mào)易。出口到英國的最重要的貨物是茶葉 (占貿(mào)易總額的 90%到 95%)、生絲、瓷器、大黃、漆器和肉桂; 而從英國進口的貨物包括毛紡織品、鉛、錫、鐵、銅、毛皮、亞 麻和各種小擺設(shè)。出口到印度的商品中有南京土布、明礬、樟腦、 胡椒、朱砂、食糖、糖果、藥品和瓷器;而從印度進口的東西包 括原棉、象牙、檀香木、銀子和鴉片。
大規(guī)模的茶葉出口可能出于幾方面的原因:禁止稻米出口及 限制生絲出口為每船 140 擔(dān)(175 捆)的規(guī)定,使茶葉自然成為出口的主要貨項。在歐洲,特別是在英國,對茶葉的需求不斷增長, 因為歐洲不出產(chǎn)茶葉,英國人對茶葉的需求非常之大,以致東印度公司在 1800 年輸入了 2,330 萬磅茶 葉,而在 1808 年以后,英國的年均茶葉進口達 2,600 萬磅,是 其它各國茶葉進口總量的一倍。此時飲茶成為英國的一種國民風(fēng) 尚,嗜愛飲茶者甚至于稱荼的柔和品性對人的性格有熏陶作用, 而酒則經(jīng)常導(dǎo)致暴力和行為不端。隨著茶葉銷量的增長,英國對茶葉的進口稅也提高了——驚人地高達 100%,這么高的稅率足 以鼓勵從大陸(特別是從荷蘭)走私了,據(jù)稱走私數(shù)額每年在 700 萬磅左右。最后,在 1784 年,《減免法案》(Commutation Act) 將茶葉進口稅降至 12.5%,結(jié)束了有利可圖的茶葉走私。即使如 此,中國茶葉仍為英國提供了十分之一的國庫收入。
中國的茶葉產(chǎn)地是福建(紅茶)、安徽(綠茶)和江西(紅綠茶 都產(chǎn))。每年的 2 月,一千多名茶商前往廣州與行商洽談交貨業(yè)務(wù)。 1755 年,每百斤 156 茶葉價值 19 兩銀。經(jīng)陸路將茶從產(chǎn)地 運到廣州要花一至兩個月時間,約 2,400 里或 800 英里,但沿海 邊船運所費時間就少得多。1813 年,一些英國蒸汽船從福州運一百萬磅茶葉到廣州只花了十三天時間。
這樣一來,茶自然成為中國對外貿(mào)易壟斷。長此以往,逐漸擴大了貿(mào)易逆差讓英國政府決定試圖改變這一貿(mào)易體系。重新建立新的貿(mào)易規(guī)則,以便于平衡貿(mào)易逆差。對于這一試圖,開始于馬嘎爾尼使團的和平嘗試,而結(jié)束于鴉片戰(zhàn)爭的武力干預(y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