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唐永徽四年,為當時任洪州都督的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所建。據(jù)記載,李元嬰于永徽三年遷任蘇州刺史,調(diào)任洪州都督時建此閣以為別居。由于李元嬰封號為“滕王”,故名滕王閣。20多年后,當時的洪州都督閻公首次重修。竣工后,閻公聚集文人雅士作文記事,途經(jīng)于此的王勃就是于此時寫下了其代表名篇《滕王閣序》。并由此令滕王閣名揚四海。
后來歷經(jīng)宋、元、明、清,滕王閣歷次興廢,先后修葺達28次之多,建筑規(guī)制也多有變化。其中宋大觀二年(1108年),滕王閣因年久失修而塌毀,侍郎范坦重建,比唐閣范圍更為擴大,并在主閣的南北增建“壓江”、“挹翠”二亭,逐漸形成以閣為主體的建筑群,華麗堂皇之形貌,宏偉壯觀之氣勢被譽為“歷代滕王閣之冠”。最后一次建于清代同治年間,1926年毀于兵災,被北洋軍閥鄧如琢部縱火燒毀。僅存一塊“滕王閣”青石匾。此后50多年里一直沒有重修。
1942年,古建大師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據(jù)“天籟閣”舊藏宋宮廷畫《滕王閣》繪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閣計劃草圖》。在第29次重建之時,建筑師們以此作為依據(jù),并參照宋代李明仲的《營造法式》,設(shè)計了這座仿宋式的雄偉樓閣。1983年10月1日舉行了奠基大典,1985年10月22日重陽節(jié)正式開工。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四十周年之際,第二十九次重建的滕王閣于1989年10月8日重陽節(jié)勝利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