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既然是功夫茶,就要來說說它的來由,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廣東的潮汕地區(qū)及漳州,泉州很盛行。它是一種技法,并不是指某一種茶。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它泡起來很費功夫,需要一定的時間與技法。
2.
既然由廣東流傳開來,那么茶葉也主要是以烏龍為主,像廣東的鳳凰單叢,福建的鐵觀音,巖茶等。
器皿主要以蓋碗,公道杯,茶濾,品茗杯為主,泡的時候很有儀式感,先燙杯,然后把干茶放入蓋碗中,用沸水煮入蓋碗,第一遍稱為洗茶,茶水是要倒掉的,第二遍泡茶來的才能喝,俗稱“一道湯,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華,五道六道也不差,七泡有余香”。
對于初學者來說,很燙手,蓋碗很不好拿,要多練習,熟能生巧。
因此烏龍茶三道四道是最好喝的時候,切不可錯過,而且比較耐泡,被稱為“七泡而有余香”。
3.
正是因為它的繁瑣,費功夫,所以,在現(xiàn)代的快社會中我們能從中找到儀式感,并讓自己靜下來,是一個很減壓并且很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鼓勵大家都去試試。
有人說潮汕功夫茶來源于北方人喝的小酒杯,大家認同嗎?
回答此問題就先講工(功,下同)夫茶之起源,潮汕工夫茶是我國茶文化中的重要一種,盛載著歷史對茶文化的演變和厚重的民族傳統(tǒng)的繼承與發(fā)展。據(jù)老輩口口相傳,專業(yè)文章所述;工在唐宋元等朝代交添的戰(zhàn)亂中部分河南等省的中原人民為避難和幾次大規(guī)模向南遷徙路途里,他們習慣、鐘愛放在口中咬嚼的茶葉逐漸消耗所攜帶的茶葉日漸見少,戰(zhàn)亂/民不聊生之時想買茶葉補充談何容易,于是人們想法節(jié)約茶葉,就開始用較小容器內(nèi)放進平時所咬茶葉量沖泡而一人一口幾人共飲之;味道清香、喉底回味甘甜,口感與咬嚼茶葉相差無幾。隨著戰(zhàn)爭結束和到了相宜定居的潮汕及閩南地區(qū),生活安定了我們先民就利用制陶技術創(chuàng)造小茶壺與容量為一口之小杯從而形成完善自成體系的工夫茶藝和獨特茶文化并演變源流至今!
稍懂歷史的人都知道古時飲酒器皿為大容量之爵、尊、盅、碗,無杯,唐宋元等朝代時煮茶也是用小碗飲茶。工夫茶小杯應該與北方的酒杯無直接關系更沒有南北方經(jīng)濟上窮與富的關連。商祺!題外:當下之客家人講的客家話同樣是那時期古語言在南方等地區(qū)的傳承和發(fā)展。
我所答望能為你解答一二,不到之處請見諒了。多謝提問。
圖附!左圖潮州出品之三杯彩釉工夫壺及碟。中圖有年頭的宜興出品之三杯工夫茶壺。右圖工夫茶茶具及瓷茶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