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飲食文化內(nèi)涵唐代以前,烹茶一般會加入芝麻、食鹽、瓜仁、桃仁等佐料,茶膳也是由此而來。用茶來料理美食,取茶葉的清香,使茶與食物完美結(jié)合,為菜肴錦上添花,成為茶香滿溢的茶膳。茶膳包括茶菜、茶點、茶湯。要把茶與膳完美地結(jié)合,成為茶膳,就必須經(jīng)過有心人的烹調(diào),妙手撮合,再加以雕琢。用茶來料理美食,尊重所選用的茶葉的特性十分關(guān)鍵,蔥、姜、蒜等重味的作料很容易蓋過茶香,所以一般粵菜和淮揚菜中才有傳統(tǒng)茶餐。中餐最經(jīng)典的茶饌莫過于淮揚菜中的龍井蝦仁。龍井茶的清香中和了蝦的腥味,就更鮮美,更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靈氣了。茶葉入饌不只限于中餐,日本料理中也有,那多數(shù)是以抹茶制作的各種糕點。微微的苦配上低調(diào)的甜,可謂典型東方審美,有節(jié)制的優(yōu)雅。歐洲人更加徹底,從茶葉進入他們的生活開始就已經(jīng)將其單獨搭配黑胡椒和海鹽一起享用了。恬靜淡雅、溫馨醇和的玄米茶是一種日韓風味的綠茶飲品,它以糙米為原料,經(jīng)浸泡、蒸熟、滾炒等工藝制成的玄米與日式蒸清茶拼配而成,既保持了茶葉的自然香氣,又增添了炒米的芳香,鮮醇適口,不傷腸胃。中國歷史上,帝王飲茶的歷史相當古老。從發(fā)現(xiàn)茶葉的炎帝,到癡愛品茗的康熙、乾隆,與茶結(jié)下不解之緣的皇帝,層出不窮。南朝齊武帝蕭賾遺詔中下令,葬禮從簡,靈位前不得按慣例以牲為祭,而是設一些餅、茶飲即可,并要求天下貴賤,咸同此制。隋《大業(yè)雜記》記載,有位和尚制造一種扶芳夜飲的茶飲給文帝楊堅喝。此飲采用一種叫扶芳的樹葉,夏日取其汁,微火炙使香,煮以飲,碧綠,色香甚美,令人不渴。又據(jù)《隋史》記載,文帝夢見有位神人把他的頭骨給換了,夢醒以后便一直頭痛。后來遇一僧人,告訴他說山中有茗草,煮而飲之當愈,文帝服之以后果然見效。宋徽宗趙佶酷愛飲茶,而且精于茶道。在北宋大觀年間,他著有《茶論》一書,后人稱之為《大觀茶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