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普洱茶更早在臺灣地區(qū)引起的熱潮,上世紀80年代,許多臺灣玩家有“驚為天物”之感。臺灣人有著家族傳承的品茶嗜好,1966年出生的臺灣人石昆牧,稱自己從1973年就開始喝斗牛烏龍,1983年喝普洱茶,1986年開始研究。祖籍福建的臺灣茶商李作良(化名)說,正是臺灣人有品茶傳統(tǒng),“才能把普洱茶玩起來”。早先,部分做古董生意的商人接觸到香港古董店老板,他們盛行喝高品級的普洱茶,臺灣人便學了去。“緊接著在知識階層――藝術界、醫(yī)學界、宗教界等風行了起來”。這種風行的背景是,“臺灣人懂真正的好茶”,臺灣綠茶、烏龍茶比較清麗淡雅,普洱茶則圓潤醇厚,有著歷史的幽香,醫(yī)學界又證明了它極高的保健價值。
臺灣人“玩”普洱,引申出了藝術、佛學、哲學等各種附加價值。比如飲普洱茶應該配怎樣的音樂,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有怎樣精致的講究。普洱茶的年份、名號、口感等,也各有說法。臺灣的熱捧,使得原本藏在香港的老茶,基本都流向了臺灣。因此早期有句話說,普洱茶是“生于云南、藏于香港、發(fā)揚于臺灣”。
石昆牧說,現(xiàn)在玩家們把普洱茶分為古董茶、印級茶、早期七子餅、90年代茶餅和新茶餅五類。大陸市場的加入,自然抬高了極品普洱茶的價碼。前三類在市場上價值比較高,比如現(xiàn)在最古老的福元昌圓茶,產(chǎn)于光緒年間,“易武車順號”成立于清朝光緒年間,這些極品茶1999年在臺灣大約每餅1萬元人民幣,現(xiàn)在在大陸,不足300克的一餅茶,已經(jīng)炒到了十幾萬元、二十萬元的“天價”。印級茶一般有著幾十年的歷史,現(xiàn)在市場上大約三五萬元一餅,早期七子餅則是兩三萬元的行情。石昆牧說,普洱茶的增值標志,是它的外包裝和內(nèi)飛,有了這樣的名號,便有了玩家的行情。
高等級的普洱茶一般在炒家的圈子里流通,很少人舍得真的喝掉,要么永久收藏,要么等待增值。由于普洱茶的文化尚在建立中,不斷有專家跳出來發(fā)言;而進入到國際玩家級別的物品,正有出現(xiàn)“普洱品鑒權威”的需要。于是,普洱茶的文化進入到了“諸子百家”時期,專家們各說各話,希望成為大家。
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教授周紅杰并不認可過分的文化炒作,“現(xiàn)在市場上,以香港、臺灣為主流的普洱茶已經(jīng)成為看包裝、講年代、視陳舊、比名氣、尋來源的玄學體系了。最大的悲哀是云南的茶人不懂云南茶葉,而追隨外來‘名人’,使普洱茶失去了本來面目,進入了神秘的文化行業(yè)”。
1、始作俑者:一家北京的公司(買了云南最有影響力的茶廠,然后~~~)
2、后續(xù)跟進:少數(shù)云南茶廠
3、集其大成:全國資金苦無出路的投資者
4、推波助瀾:產(chǎn)區(qū)各單位
5、火上澆油:沿海某地轉戰(zhàn)全國各行各業(yè)、經(jīng)驗豐富的炒家
6、純屬娛樂:風風火火的全國“不明真相”群眾。
7、突然偉大:各茶山茶農(nóng)(雖然他們搞不清楚自己為什么偉大,但老子就是偉大了,要茶,拿“很多”錢來。)
8、無妄之災:多年來一直推崇普洱茶的人們(廣東、香港),致力推廣普洱茶的人們(臺灣)、剛接受普洱茶的人們(馬來西亞)
9、絕地反攻:其它全國各茶種相關利益團體,以東南某省為最。
10、皆大歡喜:盛宴落幕,跌得比股票快得多,大的多數(shù)跑了,小的多數(shù)套牢,中的有人“求仁得仁”,茶農(nóng)賺的夠撐幾年清淡日子,助威吶喊的反正領薪水
去年以來的普洱茶熱,眼下已進入瘋狂狀態(tài),但武漢人對普洱并不感冒。武漢人習慣喝綠茶
近段時間,有報道稱全國已有上千萬人加入炒普洱的行列,甚至有“存錢不如存普洱”的說法。但記者探訪武漢茶葉市場時發(fā)現(xiàn),本地銷售的普洱茶有八成賣到了外地。
昨日,記者探訪了武漢最大的茶葉批發(fā)市場---香港路茶葉市場,里面約有5家大型普洱茶專賣店,但店內(nèi)最好的普洱茶餅大都是三年限,價格三四百元,與廣州等地動輒數(shù)千元一個茶餅有天壤之別。
專賣店店主余先生做了5年普洱茶生意。他告訴記者,武漢人還是習慣喝綠茶,很少看到收藏普洱的市民。店里的普洱只有兩成賣給武漢人,其余八成都是山西、內(nèi)蒙、陜西、重慶的茶商買走的,因為他們?nèi)ピ颇喜环奖恪?/p>
家樂福一家知名的茶葉連鎖店店員小李介紹,常常有人花幾萬元買鐵觀音等綠茶,但普洱茶并不俏。
不過,武漢市面的普洱茶價格普漲。據(jù)了解,最普通的云南七子餅,去年進價只要10多元/片(357克),今年要將近30元才能拿到貨,進價漲了約2.5倍,一些茶商還開萬元高價買云南茶廠老板收藏的一些好普洱。
我也不明白,典型的農(nóng)家茶。以前都是隨便喝來解渴的,特別是廣東村落社戲煮茶,真的是一個味好不好